日期:2025-07-04 07:25:59
涂明谦
在广袤的乡镇中,我对四都情有独钟。
小时候听老人说,四都之名来源于清代推行的“都”制,起初我也信以为真。但翻阅了《乾隆长汀县志》之后,我开始对这个说法产生了疑问。该书中清楚地记载着,四都所在的成上里包括了六十个村庄,诸如东陂山、严坑、李子坑等地,而“四都”一名只在一次提到,周围的村庄却并没有“都”的称谓。如果清代的“都”制真如当时的朝廷法令,这些周围的村子应当也会被强制命名为一都、二都、三都,但史书中并未提及,显然“四都”这一名称早于清代,可能是前朝甚至更早时期的遗留。
展开剩余68%翻开《民国长汀县志》,可以看到四都乡的疆界依旧涵盖了成上里的一部分,尽管六十个村庄的具体位置变得模糊,许多村子已经划入了新设的乡与保。比如丁屋岭、杨梅溪、田背等村庄,很多已经归入了古城镇。到了现代,四都镇下辖十八个行政村,涵盖了如同仁、羊古岭、溪口、荣坑、红都等地,但奇妙的是,四都虽然看似不大,却有一百一十三个自然村,且在1980年代统计时,生产队的数量曾达到一百三十二个,足见其地域的广阔。
让人不禁感叹,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,曾经竟是福建省的省会。1930年代,红军长征途中途经闽西,苏维埃福建省委决定留守当地,四都镇的同仁村一带便成为了省委的驻地。这段历史至今留有许多红色遗迹,包括红军医院、兵工厂等遗址。苏维埃福建省委驻地设在汤屋村,而红军入闽的第一村则位于楼子坝村,四都镇无疑是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。
四都的地形,也正因其复杂的山地与分散的村庄,使其成为了红军的理想突破点。由于村庄间地形险要,四都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屏障,同时也成为了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坚持的重要原因。正因为如此,四都村,同仁村成为了四都镇的核心所在。
至于同仁村的名字,来自于当地一位公正无私的长者,这位老人持心公正,调解了两大姓氏的利益分配,最终乡人尊其为“同仁”,因此改村名为“同仁”,象征着“一视同仁”的精神。同仁在《易经》中为“同人”,有着深厚的哲学含义,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和谐。四都人民在万山之间,借着对土地的共同努力,开垦出一片沃土,世代相传,兴修水利,保家卫国,成为历代乡民心中最为庄严的责任。
记得小时候,四都的水利系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溪流纵横,河水滋养着四都的田地,成就了这个地方的繁荣。谢坊、金溪河、坪埔河等地的河流都源源不断地滋润着这片土地,形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。特别是同仁
发布于:天津市盛鹏配资-十大配资软件公司-南平期货配资-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