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11 06:51:38
当全世界的关注都转移开来的那一瞬间,接连出现了三件引起国际震动的大事件。
每一样事情都让乌克兰的情况变得愈发困难重重。
就连一向站在乌克兰这边的德国,也被气得不行了。
失地夺不回,只能谈判
先讲讲第一件事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坦坦荡荡地公开承认了这个令人心碎的事实。
乌克兰没法靠武装行动把丢掉的土地拿回来。
从那场战火一开打,乌克兰就一直坚持要把那些被占的地儿,包括克里米亚,全都要夺回来。
泽连斯基甚至曾经豪气冲天说要跑到克里米亚去看海,这事儿也变成了乌克兰人心里的一个寄托。
现在,泽连斯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。
他表示,要是再这样打下去,死伤会越来越多,希望能靠外交来化解这场纷争。
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:在目前美国和欧洲能够提供的援助条件下,乌克兰靠自己那点人命和血汗,是根本没法重新拿回来失去的土地的。
这个转变其实反映出了美国和欧洲所能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,乌克兰依靠自身的人力和付出,要想收复已经失去的领土,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儿。
乌克兰目前的战略重点已经由“收复失地”变成了“巩固防线”,这也说明他们更倾向于稳住现有的阵地,不再也冒险去大规模反攻。
只要能守住眼前的阵地,对乌克兰来说,已经算是取得了胜利。
曾经那些满腔热血的梦想,比如要夺回克里米亚,在残酷的现实冲击下,只能变成心里的一点小期盼。
泽连斯基说的这番话,在海内外都是一时热议的话题。
有人觉得他看清了实际情况,支持者这样说,而反对者则觉得这是在泄气。
怎么说呢,这个表态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:乌克兰正要为或许的谈判做点准备。
前议长遇刺
第二桩事情更是让人咋舌,在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市区里,居然出了个震动全国的谋杀案。
受害的可不是普通人,那可是乌克兰前议长帕鲁比,事关可大了。
这次暗杀手法之专业,让人不禁后背发凉,凶手对帕鲁比的行动轨迹了如指掌,熟悉程度简直比家人还贴心。
趁着帕鲁比毫无警觉的时候,凶手从背后连开了七八枪,接着沿着事先安排好的路线迅速逃走了。
整个行凶过程顺畅自然,明显经过了细致的安排和策划。
乌克兰的安全机构之后把凶手给逮住了,不过对于背后操控的人,大家的说法都不一样。
俄罗斯方面断然否认牵扯其中,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截了当地说:“这事咱们可不扯这茬儿,是你们自己玩出的花样。”
有人觉得,这事其实是乌克兰里头各派政治力量打架闹出来的。
在这场战争压力山大时,乌克兰内部各种政治派系的矛盾可能已经到达了刀兵相见的临界点。
这次暗杀事件让人看清一个严肃的事: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较量已经不止是在前线打仗了,而是蔓延到后方的渗透行动和高层的人身攻击。
两边的人在长相和语言上差不多,正好为彼此的渗透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。
乌克兰之前曾暗杀过一些俄罗斯的重要人物,比如思想家杜金的女儿,现在俄方可能也在暗中报复。
不管事实究竟怎样,这起事件揭示了乌克兰正在面对的一个新挑战。
内部和敌后出现的安全问题,或许比前线的军事压力还要更加致命一些。
德国被彻底激怒
关于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调查,有了一个挺大的突破,这事让德国气得不轻。
北溪管道啊,连接俄罗斯和德国,很多人都知道,这可是欧洲的能源命脉呢。
这条管道总共包括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,两者加起来有四条管线,是从波罗的海的海底输送天然气的。
到了2022年秋天,这条关键的能源通路忽然遭遇爆炸,直接炸掉了,整个全球都为之震惊。
那会儿,大家都派人过来查个究竟,瑞典的人来了,美国的也来了,可是大部分国家最后都歇了手,没再继续追查了。
只有德国人一直没放弃,靠着他们那特有的日耳曼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,一查就是两年多。
只要肯努力,德国人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回报。
他们在意大利逮住了一名重要嫌疑人,还顺着线索查出了整个作案团伙的内幕。
整个团伙有7个人,其中还夹杂着一位水下游泳冠军,她能像鱼儿一样潜入海底,准确地引爆管道。
调查的线索指向乌克兰,这让德国方面气得不行。
德国马上召见乌克兰驻德大使,狠狠地批评了一番。
德国的愤怒倒是不无道理,就算目前这条管道不能用,将来还可能有用呢。
北溪管道被炸这事儿,某种程度上也堵死了欧洲跟俄罗斯之间缓和关系的可能性。
三重压力下的乌克兰困局
把这三件事放一块儿看,能看出乌克兰目前的处境真是挺棘手的。
尤其是这个兵力压力线的问题,泽连斯基说得很明白,乌克兰在军事上只能靠守着了。
每天花费的巨大资源让乌克兰压力山大,要是防线崩了,整个局势可能全盘垮掉。
换个角度,从攻势变成防守,本身就算是一种战略上的后撤。
再者就是来自舆论方面的压力线,
当国际媒体渐渐不再盯着乌克兰,而且美国和欧洲的民众对援助乌克兰的支持度也在走低,西方那些政客们也会跟着改变策略。
说到底,没有哪个政客愿意为了乌克兰就把自己的政治道路搞砸。
对乌克兰来说,被冷落就像是在慢性窒息,当心啊。
第三个方面就是盟友们施加的压力线。
北溪管道事件曝光后,德国等关键盟友都觉得挺不开心的。
政治上的冲突越演越烈,信任出现裂痕,一旦扩散开来,随时都有可能导致援助中止。
欧洲这地方本来就不是一个整体,各个国家对于俄罗斯和能源安全的看法长期以来都不太一样。
北溪事件或许会成为引发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线。
西方援助的政治现实
西方国家帮乌克兰,从来都不是没条件的。
当老百姓对援助感到腻烦,对这场战争也变得麻木了,就会开始回头,把视线重新聚焦到自己家门口的事情上。
这个援助的逻辑也就这样定了,乌克兰得一直扛在国际舆论的焦点上,不能掉链子。
要是没了关注,援助就会跟着减少,像北溪管道那样的负面新闻,更是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。
帕鲁比遇刺案还暴露出了另外一个很严峻的问题,
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矛盾,早就不单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执了,变成了更深层次、带点私人恩怨的仇恨了。
两国之间的暗杀行动和渗透活动,恐怕不会因为战争的结束就彻底停止。
长得还挺像,讲话也差不多,这就让这种潜入变得更容易一些,风险也更大。
这份恩怨或许会拖得很久,甚至会一直传到下一辈。
这样局势一旦变得很乱,乌克兰会不会选择硬扛到底,拼个你死我活的耗战?
趁着舆论还没彻底转变之前,要不要试试看谈判解决?
盛鹏配资-十大配资软件公司-南平期货配资-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